七氟醚通过靶向调控通路抑制结直肠癌细胞的迁
结直肠癌(CRC)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具有高转移性的恶性肿瘤之一。七氟醚是1种挥发性麻醉剂,据报道其在非小细胞肺癌和肾癌的转移中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[1]。microRNAs(miRNAs)是一类具有21~25个核苷酸的小型非编码RNA,它们对CRC的增殖、凋亡、迁移和侵袭等生物学过程具有重要的作用。此外,研究发现miRNAs参与多种癌症中七氟醚介导的生物学过程。如miR-637通过调节蛋白激酶B途径介导七氟醚对神经胶质瘤细胞迁移和侵袭的作用[2]。miR-203作为一种肿瘤抑制因子,可调控非小细胞肺癌的增殖、迁移和侵袭[3],而且miR-203也介导七氟醚对乳腺癌细胞增殖的调控[4]。本文旨在研究七氟醚对CRC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,并探讨miR-203在其中的调控作用。
1 材料与方法
1.1 细胞培养及干预方式
人CRC细胞系SW620购自美国ATCC公司。将细胞培养在含有10%胎牛血清及双抗的DMEM培养基中,与37 ℃、5% CO2的饱和湿度培养箱中培养,待细胞汇合度达到90%以上时,进行传代培养,每隔2~3天换一次培养基。取第3~5代生长稳定的细胞用于后续试验。
将细胞以每孔5×105个细胞(1 ml/孔,5×105/ml)接种于6孔板中,培养24 h后,随机分为2组:对照组和七氟醚组,n=4。将培养板置于密闭容器中,于37 ℃恒温水浴锅中,密闭容器进气口连接麻醉机,通入气体。采用气体检测仪监测通入七氟醚的浓度。七氟醚组通入4%的七氟醚、5% CO2~95% O2,对照组通入5% CO2~95% O2,气体流量均为1 μl/min,持续通入6 h。然后细胞在进行常规培养24 h。
1.2 划痕实验
将2组处理后的细胞制备成细胞悬液并计数,以1×106个/皿的浓度将细胞接种于60 mm的小皿中,培养过夜。用无菌的200 μl的枪头在垂直于细胞生长方向划痕,用预冷的PBS洗3次,继续于37 ℃培养48 h后,在倒置显微镜下拍照。计算迁移速率(m/h)=(0 h划痕宽度-48 h划痕宽度)/48 h。
1.3 Transwell细胞侵袭实验
将用无血清培养基配制的Matrigel胶预先平铺于Transwell上、下小室之间。将2组处理好的细胞用无血清培养基制备成细胞悬液并计数。取2×105/ml个细胞200 μl加入Transwell上小室中,下小室中充满含20%胎牛血清的培养基,于37 ℃培养24 h后,用4%多聚甲醛室温固定20 min,0.1%结晶紫室温染色20 min,200光镜下计数,随机选取10个视野,统计细胞数。
1.4 Western Blot
采用RIPA裂解液从各组细胞中提取总蛋白,BCA试剂盒进行总蛋白定量分析。将20 g的总蛋白加入上样缓冲液,用10%的SDS-PAGE凝胶分离,转膜至PVDF膜上,用5%的胎牛血清封闭45 min,于4 ℃孵育一抗过夜,TBST洗3次,室温摇床孵育二抗1 h,TBST洗3次,用电化学发光试剂ECL暗室发光。采用凝胶成像系统和Image J软件统计分析条带。β-actin为内参,p-ERK、ERK、β-actin抗体及二抗均购自上海碧云天公司,MMP-9、Robo1抗体购自美国Abcam公司。
1.5 实时荧光定量PCR
采用TriZol试剂从各组细胞中提取总RNA,用M-MLV反转录酶合成第一链cDNA,用SYBR green荧光染料进行定量PCR扩增。根据2-Ct公式计算目的基因的相对表达量,miR-203的内参用U6,Robo1的内参用β-actin。引物由Primer designing tool软件设计,由上海生工生物工程公司合成。
1.6 统计学分析
所有数据均采用表示,数据均应用SPSS 22.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。2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。P<0.05表示差异显著,有统计学意义。
2 结果
2.1 七氟醚对CRC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
如图1所示,七氟醚组的细胞迁移速率(7.)m/h显著低于对照组的细胞迁移速率(4.)m/h。
图1 2组细胞迁移能力对比
2.2 七氟醚对CRC细胞侵袭的影响
如图2所示,七氟醚组穿透Matrigel基质胶的细胞数[(95.)个],显著低于对照组[(48.)个]。
2.3 七氟醚对CRC细胞ERK/MMP-9通路的影响
如表1所示,与对照组相比,七氟醚组p-ERK和MMP-9的表达显著降低(P<0.05),而七氟醚组ERK的表达无显著变化。
2.4 七氟醚对CRC细胞miR-203及其靶基因的影响
如图3所示,根据TargetScan在线软件的预测结果,miR-203可与Robo1 3’UTR端结合,且在Robo1 3’UTR端有2个结合位点550~557和1441~1448。如表2所示,qRT-PCR及Western Blot结果显示,与对照组相比,七氟醚组miR-203的表达显著增加(P<0.05),而Robo1 mRNA和Robo1蛋白的表达显著降低(P<0.05)。
图2 2组细胞侵袭能力对比
表1 2组ERK/MMP-9通路分子表达对比组别p-ERKERKMMP-9对照组七氟醚组
文章来源:《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》 网址: http://www.zgwqxsjwkzz.cn/qikandaodu/2021/0423/596.html